2010年7月18日星期日

單鏡片

過去數年《單鏡片》(Monocle)被譽為全球最潮的城市雜誌,講出來也不怕你取笑,我從未真正細讀過它。沒辦法,生性愈來愈乖戾,愛時裝卻怕時裝人;怕寂寞但更怕熱鬧沸騰,因此對人人都說非看不可的潮誌一直視而不見。早兩日和朋友唱完K後逛葉壹堂,看到最新一期的《單鏡片》,標題是它著名的年度特輯「全球廿五個最好住的城市」,是時候可以讀了。

排名和入選城市跟過去數年相差不遠,新發財或名牌完全無影,上榜的多數是歐洲cool的、有點靜焗的。評選標準當然有一定的道理,例如環保度、罪惡率和同性婚姻等,但多多少少也是為有型而有型,a bit pretentious。

《單鏡片》的主編Tyler Brûlé十多年前在倫敦辦過Wallpaper*,後來曾擔任瑞士國際航空和Hugo Boss的藝術指導,這解釋了《單鏡片》的致勝之道,請容我慢慢解釋。我看完這期書後,最大感受是題材內容富深度和豐富及美藝包裝手法頗高,而這兩個元素兼得卻是極難甚至有少少互相排斥的。正經八百的文章經統一的設計排版後,加上統一的美術插圖點綴(插畫師多為日籍,而且風格互相配合,難怪是我杯茶),一切有條不紊,誠然優越。

這種簡約和主攻肚裡有墨水且褲袋裡有銀之士的美感一直延伸至其branding之上,除了紙上和網上的媒體,《單鏡片》還有它的實質品牌和店面,像法國的Collette有佢隻「眼看人低」的狗或日本的Docomo那隻蘑菇仔。比起她雜誌本身,我更喜歡她的自家和跟潮牌跨料的單品,前者有像Moleskine的筆記本,後者如吉田Porter袋、瑞典Malmstem家具、黑莓手機、CdG香水香燭(是香味蠟燭,不是拜神那些)。我最喜歡的是一張Satoshi Hashimoto畫的世界地圖,像極了細路哥時代砌的一種中國拼圖。

《單鏡片》以luxury的手法包裝最頂尖的資訊,配上同樣頂尖的branding,有型地賺完你一肇再賺你一筆,值得借鏡。今年五月她曾在金鐘連卡佛小試牛刀pop-up,過幾天7月21日將進駐灣仔進教圍(St. Francis Yard)和Kapok等店形成一陣synergy。

今年《單鏡片》選的全球最好住城市是慕尼黑,網站有片解說。之前寫過建議書關於時裝雜誌和網站,我認為網站要用影片和購物互動補紙上的不足,《單鏡片》在這方面做得很足。

Monocle的世界觀不是在乎你有幾多錢,而是你有冇文化,可惜這世界似乎是愈來愈多沒有文化的有錢人。

老友住在羅省數年,完全唔知Monocle的店開在他住所附近,低調真的是有型的不二法門?

單鏡片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