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31日星期日

關於怪

沒有比較的話,我也不太覺得自己是異類的,只是有時隱約有點孤獨而已。當然這跟我的自以為是大有關係啦。例如我常常不明白為什麼八卦雜誌有生存空 間,因為我從來不買,連被人看到翻閱它們都感到羞恥。後來在地鐵發吽哣,才發現原來不少人都一執一冊。月前《壹周刊》改版,我星期一才醒起要keep 本,走遍全區都不果,或者其實只得我一個是不看的。

早兩個月表弟來港購物,我仔細觀察了他幾天。他16歲了,我回想自己跟他同齡時完全不是那樣單純幼稚,彷彿從來沒有經歷過青春期,就成了老人精。之 前重看自己十四歲拍攝的港台紀錄片,和補習的學生(12歲)比較,更令我對自己的早熟驚訝。早熟這點異質是沒有絕對好壞之分的,好處當然是它使我有複雜的 思維、成熟的態度……但壞處也不少,世故所以背負太多包袱,有時又會看不起身邊無知的人,所以得罪人而且不覺有問題。

關於怪,還有一點,我是喝電視奶水長大的,也自然會在看劇集時自動認領角色。一般人都喜歡認同英俊男主角或美麗女主角,我總是迷那些乞之人憎的奸角 (如《天龍八部》的裘千尺(羅蘭的奸笑)、《天蠶變之再與天比高》裡施明飾演的「地尊」之類),就算近年看《花邊教主》,其他人個個迷Nate,只得我迷 賤格的Chuck。難怪去年讀鄧小宇《碎鑽鑲成的皇冠》一文時有如如醍醐灌頂,但我相信這種吸引使我能看清楚自己是誰和是怎樣的一個人。對,這些角色都不 完美甚至矛盾、不受歡迎,但人無完美,而複雜且立體的人於我更像一個人。

2010年10月30日星期六

異類

舊年生日,我這樣寫關於我是alien的感覺︰當然我明白而且也珍惜自己的與別不同,但代價真的很大。今天還能悍衛到,明天就不知道會不會被決堤的淚水沖毀,加入綿羊的行列裡尋找安全感去。」今年生日翌日見counselor時終於談到這個關鍵題目。回想起來,最早被歸為異類的時間已經不記得有幾早了。小學時打乒乓球,同學總取笑我的打法騎呢,當時當然是不好受,之後日漸頻繁出現這類事情,也沒有好受到哪裡去,但起碼令我認識自己原來真是alien。因為特立獨行,傾得埋的同士自然少。我提到害怕只跟自己同聲同氣的少數人捆綁在一起會reinforce大家的缺點,造成惡性的後果,對大家都不好。有時我會想,老友有某些負面思想,自己會否都有份鞏固?或者相反,他們加強了我的負能量?

然後,counselor問我對自己alien的身份作何看法。我說︰一定是吃了不少苦頭,尤其我的awareness又極低的時候。女同學們在嘻嘻哈哈暢談《宮心計》劇情,我聽到卻在藐嘴藐舌,可能人家已經憎死我。」在中國人的社會,被異化的情況應該更嚴重,主流環境影響我們達到它的要求,否則就截斷你的社會資源,例如友情、人氣……但我也感覺到與別不同同時為我帶來了另一些資源,例如什麼?答案盡見於我的巨博和微博。

2010年10月29日星期五

愛你變成害你

今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略薩(Mario Vargas Llosa)說好的文學能喚醒社會的心靈,人民才不會那麼容易被獨裁政權洗腦支配。其實某程度上,親子之間的關係都有相似之處,如果父母不開明,不是不似獨裁的政權,而且較之更容易讓保守黨打擊的是父母對子女的愛」從來被認為是「偉大的」。我不至於蒼涼冷漠得像張愛玲寫出以下一段《造人》來反駁「母偉大」,但我肯定不同意愛等於一切」︰「自我犧牲的母愛是美德,可是這種美德是我們的獸祖先遺傳下來的,我們的家畜也同樣具有的——我們似乎不能引自傲。

我沒有像摰友一樣完全聽從媽媽的話,沒有因為大人的權威而膺服他們,原因之一大抵是我有機會接觸到時裝文化、不同時空但同樣擁抱愛與自由的作家。也許我的態度有點兒激進,用到個「」字,但幸運的是我媽媽總算是開明的——只要不傷害人不傷害自己就可以了。愛並不等於一切,如果強迫子女只可接受其方式行事生活的那種不是真正的愛,哪怕是含辛茹苦的養育也只會造成愛你變成害你」的悲劇。我明白好的父母是稀有的、不可強求,但如果我們就此默默接受,連自己的路也不能作主的話,就更難怪世道的不公不義,就正是因為大部份人都甘心不去反抗、不去爭取。

2010年10月28日星期四

與counselor談到在工作時的不滿,我表示雖然不太懂得聽龐克(punk),但那種反建制、反剝削、爭取自由的精神卻一直擁抱著。當看到那些 仆心仆命的同事就令我完全摸不著頭腦。聽到一位阿姐分享在冬日室外工作的保暖心得,我只能一味在心裡反白眼,她說︰「很冷那天,我就會貼上暖包開工!很正 很好!」領那丁點兒可恥的(可恥指的當然是剝削員工的顧主)薪水還跟你買暖包開工?不就要貼錢來打工嗎?似乎身邊的人都甚表同意,我不同意,但我根本無須 跟她過不去。Counselor認為這裡還涉及到滿足感等的話題,有待詳談。

除了精神上反剝削外,難免我「反」的(Counselor說「反」字值得商榷)就是親子關係裡的「愛」。Shine歌曲《俗》的歌詞中我常放在心裡 的一句是「自覺的不普通可會是平凡一種」,用來告誡自己並不是那麼了不起的。但在現實裡的經驗卻三番五次推翻這句歌詞,意思是自覺不普通的人或是不少,但 真正能做到的人卻少之又少。像我姨媽在朋友面前數落我和媽媽︰「佢個仔很不聽話!不是乖孩子。我個仔就唔同呢!很聽我話。」另一例是我的摰友,她一直都很 聽父母的話,當父母心目中的好女兒,但我覺得她那正是她活得不快樂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和她在難得地在接近的環境下成長,思想也很相近。但在三年多前大家分 隔兩地後再見面時,我就發現在自由精神上我倆差距很大,使大家走出了不一樣的路。

2010年10月26日星期二

十大金曲

TBS的《The Best 10》是流行榜式的直播節目,至1980年10月15日山口百惠引退,她的上榜歌合共12首包括《Playback Part 2》、《在晴朗的一天出發》、《搖滾寡婦》……等等,《The Best 10》最好看的是主持人黑柳徹子和久米宏。也許只聽到「黑柳徹子」這名字你不知她是何方神聖,但只要一見她的三十年不變的洋蔥髮型(假髮),就一定會有印 象。若美利堅有奧花·雲費(Oprah Winfrey),日本就有黑柳徹子了。若要知多一點她,可讀她的著作《窗邊的小豆豆》,是日本戰後最高銷量的書籍。黑柳本身主持當然沒問題,但加上常常 窒頭窒勢的久米宏後,他倆都比原來的莊重多了一份抵死搞笑出來,即所謂化學作用。

除了人,這兩套百惠DVD(其實包括所有日本音樂節目)最好看的是美術和佈境,尤其是昭和年代的。那種low tech進化到high tech之間的過渡態更比現在的有人情味,現在的不是不好,是「太好」。例如《Playback Part 2》裡,百惠在狹窄白樓梯上歌唱,在唱「請勿馬鹿」一句時樓梯兩旁忽然拉起兩片半圓形紅布,加上百惠身上的紅裙,正面鏡頭看到的就似是日本旗。又例如《搖 滾寡婦》的天時地利人和,當時百惠正在拍攝改自三島由紀夫的《潮騷》,她換上一身疑似聖羅蘭的打歌服就在《潮騷》的田舍佈景下和樂手rock起來,古和今 動和靜就融在一起了。

2010年10月25日星期一

偶像實力派

傳聞今敏的經典《千年女優》影射小津安二郎御用的原節子,原節子在映畫事業如日中天之時決定隱居鎌倉。山口百惠是歌謠界的原節子,今年是她引退三十 周年紀念,三十年--大約是她歌唱生涯的四倍!一般人認為她的傳奇在於能真正決絕、頭也不回跑去當家庭主婦。我卻覺得她另一項成就更令我佩服,就是她成功 在「偶像派」的牌頭中加入「實力」二字。雖然其實我從不歧視偶像派,像昨晚看東方神起解體出來的JYJ就十分感覺良好,妹妹仔的尖叫不絕令老餅如我都有幾 分返老還童的幻覺。說回百惠,她的音樂生涯大致可以分為前期的「千家和也(詞)+都倉俊一(曲)」及中後期「阿木燿子(詞)+宇崎竜童(曲)」,但最明顯 的分水嶺是1977年10月發行的佐田雅志包辦詞曲的《秋櫻》,這首歌是典型那種超廣音域的騷哥利之作,從此百惠完全晉身唱家班行列。

看《山口百惠in夜之流行錄影室》影碟的感覺就更明顯,一個少女由16歲到21歲的演變如此巨大,她的確是命中注定起革命的。重申一次,我並不歧視 偶像派,因為當成熟的她(不過是21歲)在引退演唱會再唱那些14、15歲的那些少女心事和禁果慾望時,已經不是那回事。偶像歌謠需要的不是老將大氣,而 是跌跌碰碰的不穩聲線,但可惜青春過後偶像歌手要不消失,要不繼續有點狼狽地唱下去。歷史上百惠能夠成功做到這種進化,絕對是罕有的。

2010年10月24日星期日

化學作用

月初終於一口氣買了山口百惠的兩套電視音樂節目DVD Box,其一是去年TBS推出的《The Best 10》(ザ・ベストテン),其二是今年六月富士台推出的《夜之流行錄影室》(夜のヒットスタジオ)。顧名思義,前者是流行榜式的直播節目,後者是錄影式的 打歌節目。相比之下,我更喜歡簡稱《夜流》的後者,今次《山口百惠in夜之流行錄影室》DVD Box將所有現存的山口百惠的片段都收錄了,大概在1975年中至1980年的引退特輯。雖然節目是68年開始的,但那年代錄影帶是昂貴資源,洗帶的情況 非常普遍,很多珍貴的紀錄都因此流失。《The Best 10》因為在1978年來開始播放,因此所有片刻都有收錄。

《夜流》最著名的環節是開場組曲,由一個歌手唱兩句下一個歌手的代表作兼介紹下家出場,壓軸歌手不必唱他人的歌,通常都是地位較高的大物歌手。開場 組曲的可愛有趣之處在於歌手們翻唱別人的歌時的「化學作用」,而所謂化學作用是沒有判斷性的。例如要老牌演歌明星或搖滾樂主音唱偶像歌謠,通常都會得到倒 瀉籮蟹的蝦碌場面,而青春偶像派越級挑戰高難度演歌時也會教人發出他們被節目導演靠害的疑問。當然,也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新鮮感,實力派固然一般都有將他 人名曲個人化的能力,但更令人興奮的是不同genre之間交叉的魅力,像都春美將怒嗚腔溶入民歌調的《仙客來的芬芳》(シクラメンのかほり)或者山口百惠 用歌姬的角度唱世良公則的《你的芭樂》(あんたのバラード)。

2010年10月23日星期六

花邊罪狀

以前我總是很羞於讓人知道我的惡趣味,例如追看美國偶像劇《花邊教主》(Gossip Girl),相比之下(其實不太該拿來比 較),《歡樂合唱團》更顯正氣、爽朗和平易近人。《歡樂合唱團》其實也不過是老掉大牙的青春勵志題材,只不過那些歌曲膾炙人口,人物角色又特別容易讓老中 青們投射︰歌唱力高但相貌平庸的肥妹、未婚懷孕的(美)少女、表演慾強的衣櫃少年……還有三十便不惑的阿Sir和更年期的魔鬼Missy。

而《花邊教主》所描述的價值主要是︰「『富人』就是這樣生活」,而不是「『窮人』幻想『富人』如何生活(例如《富貴門》)」。但問題是那群集體創作者,罪狀之一是V告知的︰「最近一集Gossip Girl ,Dan居然可以跟Serena一起google那位Eva在巴黎淪落風塵的証據,然後喜孜孜地透露給Blair--天下間人物性格在四季之內矛盾若此, 叫人原諒起疑似食拖鞋飯的Rufus……」我聽到當然笑出來了。罪狀之二是編劇們一開始的設定就自廢了發揮的餘地,作為曹雪芹讀者總不明白《花邊教主》的 公子哥兒們為什麼不是男女通殺?如今編劇幾乎將所有男女主角都配過了,是時候讓Nate和Chuck變成紐約的寶玉和賈璉, 但Dan是秦鐘嗎?不敢想下去了。

2010年10月22日星期五

擔心是多餘的

早上看《蘋果日報》的外娛版報導美國校園歌舞劇集《歡樂合唱團》(Glee,又名《吉列合唱團》),三名劇中主角為劇集宣傳,登上《GQ》封面及內頁,但由於有不少性感及具有挑逗性的甫士出現,即惹來美國家長組織投訴,大鬧他們教壞細路,而《GQ》總編亦為此作出反擊,掀起一場罵戰。早兩日我登入《GQ》的網站時看到「Glee Gone Wild」的標題及相片時心想︰「這才對路嘛。」所以若我是《GQ》總編就睬佢都傻,連反擊都費事。

《歡樂合唱團》自去年推出來即大受歡迎,更奪多個劇集獎項。在面書上看到不少網友「like」這套青春劇集。對,我會說它是青春劇而非偶像劇(《花邊教主》才是偶像劇),因為裡面的角色並非典型得個樣的偶像,但每個對青春仍有感覺和信念的人都不會不對劇中人有投射或者因為它而興奮。後知後覺的御宅族如我是在無線J2台播放才開始追看的,因為冇時間找下載的方法,而且壓縮後始終不夠高清。

也許《歡樂合唱團》裡的角色不如《花邊教主》那麼glamorous ,不是人人受落的俊男美女,但十分明顯《歡樂合唱團》裡的人有血有肉,像我們的鄰家少年,或者身邊的生張熟李。大概因此才惹來美國家長組織投訴罷?三姑六婆保守派的道德手指通常不會指向名利場的男男女女,一但污染的區域出現在住宅區附近,他們才會馬上發神經來,生怕家中羽翼漸豐的小鬼有樣學樣……擔心是多餘的,小鬼們的電腦硬碟裡可能已經存放十打八打活動寫真矣。

2010年10月21日星期四

陳腔濫調

在小我的支配下,我的特徵是愛面子、要有型、要比較,贏了由自可,輸了則有成王敗寇之感,甚至因此討厭自已。Counselor問我這樣的思想是從何而來,我學了某阿Sir的口吻說是社會的錯。其實我即時還是未太搞得清楚深層次的原因,來回後靜下來細想,其實就是三毫子一擔的陳腔濫調。如果有朋友向我訴苦時,我通常都是安份守己地擔任聆聽者的角色,在適當的時間發出「哦」、「嗯」、「呃」等感慨和反應。因為我一向覺得朋友之間訴苦,即使只是說出來也能將苦沖淡,對方有沒有真知灼見回應已經是不可強求的了。有時我想到了回應,可以馬上又會嫌棄太過廢話,例如「看開一點吧」。

呃,其實我也應該對自己說這句話的。因為小我不能接受自己有錯誤,例如我和媽媽都對自己和對方犯了的小錯誤而互相鞭撻,絕不原諒和放過。俗話說︰聖人都有錯,何況是human。錯誤既然是不能避免的,我們便應該「看開一點」,從錯誤中學習,不要完全否定錯誤的正面意義,失敗乃成功之母……只有這樣的想法,我們才能自愛,不需要他人的目光來肯定自己。如此類推,我猜想自己對別人也會寬容一點,愛己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