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鐵車廂內急不及待開包翻閱,揭到credit一頁時嘴巴就合不上了,若非因為大庭廣眾下,我肯定發出尖叫聲。坐鎮創意總監一席的是大名鼎鼎的陸智昌先生,其作品包括任白珍貴相簿《怎知春色如許》。主筆是阿齋,編輯顧問團則是香港cult的Hall of Fame︰甘國亮、林奕華、劉天蘭等,另有以言簡意賅著稱的台灣作家舒國治。時裝指導是《明周》Book B的Adele Leung Taylor(梁雅懿),伊人的Showcase欄目是全港最具型格的styling。這樣的班底,誰沒有一定的期望?
至於雜誌本身,文字水平之高向來是中國強項,我並不訝異,但美術和視覺設計以至印刷和紙質的sophistication才令我心悅誠服。陶傑說讀《Vogue》勿選簡體版,這個我明白,但以內地生活誌而言,稱《明日風尚》為國際級該不會令人發笑的,肯定比本地任何一份文化生活月刊都高班不只一級。
內容方面,除了某些欄目與《明周》重疊,大多的題目都是獨家而有心機的。例如寫Gardening那篇,除深入介紹香港動植物公園外,主筆歐陽應齊還帶我們神遊倫敦的海德和維園,對照分析一個公園對一個城市的啟示和意義,令我等在香港石屎森林下長大的一群對兵頭花園有更深的深識。
時裝欄目則令我莞爾,寧翻譯Suzy Menkes也不找(還是找不到?)一個國人來寫,人材果真如此難得?我覺得蘇絲是時裝第一健筆,向來都喜歡讀她,用中文來讀卻是少有的經驗。這也許是正面的,像日本人,他們英文水平一般,但翻譯之速度和數量卻是高水平的,所以轉載外文未嘗不是好事。另一篇令我愛不釋手的是魏紹恩寫查特文(Bruce Chatwin),因為不久前才因為查特文買了幾本Moleskine,企圖沾上一絲潮人和文豪結合的書卷氣,哈哈哈!
但是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讀到City News裡東京那一段,報導巴士半日遊東京,在淺草、銀座和皇居兜圈子,特色是巴士上有懷舊旋律伴唱,歌詞描繪的正是(半世紀前)車窗外的風景。這生意在百年一遇的不景氣下團團爆滿,因為團友皆為有閑錢有時間的退休人士,讀著這段的我恨不得馬上報名,一頭栽進俗氣的金曲裡頭。
隨刊附送另冊Ming Plus,那些英法名園的照片美得足以珍藏。希望摺埋的消息只是流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