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舒說︰「人們日常所犯最大的錯誤,是對陌生人太客氣,而對親密的人太苛刻,把這個壞習慣改過來,天下太平。」完完全全的相反行為可能有點糾枉過正,所以平衡是最高難度的。我向來對最陌生的人是從不容氣的,例如無禮的售貨員或不負責任的教育工作者,通通都領教過我的犀利。至於親密的好友,誰都知道我對他們珍惜愛護。但中間的那一群界乎於認識與不認識之間的,尤其是新相識的就最要我的命。我一年前寫過︰「如何要命?每天十二小時詐傻扮癲,連每個表情是該喜該怒該哀還是該樂都要三思而後行,因為別人往往因為你講錯一句話做錯一個表情而將你打落十八層地獄。」
Desperate如此,在經過專業counseling後,終於有了方向去調整。我也在日常生活作出各種嘗試和小實驗。上周在演唱會打雜工作認識了「新的舊同學」——她跟我唸同一學系不同專科,但之前並不相識。傾談時我是有著awareness的,即是很清楚每句對話的效果,我也從對方的反應中感受到這實驗算是成功的。逐小逐小地得到這些小型的成功後,我相信那便是所謂的成長了。我想起兩年前和一位英籍講師對話,她鼓勵我多參加群體運動,可以得到自信進而才會成功(所謂傳統想法)。這時的我覺得那是本末倒置了,當然我也不可能跟隨她的說法去做,那不是我的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