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媽姑姐之類的長輩總愛自以為是的標籤他人,而且十分表面化。像我的姨媽時常幫我在其親友面前宣傳我是脾氣暴躁又自卑又虛榮的妖怪,但事實上她一年頂多不過見我十多天,就作出如此批判,唉。讓她講啊講,連我自己也曾對自己作出懷疑,也當然有過激烈的反彈,今非昔比,我只笑笑算。現實世界中的的確確不少有都有著同類型的偏見,例如最常被人誤解的就是張愛玲,多少世人以為她只得冷漠與滄涼。一個人是立體而非平面的,尤其她是極細膩的人中龍鳳,更是多層次多角度的。
昨夜睡前讀《張愛玲私語錄》到這一小段時,我何止會心微笑,簡單令我拍案︰「平時對陌生人,我只有兩種態度︰1. Gushing,too friendly(滔滔不絕,太友善)2. Tongue-tied(張口結舌)。」然而我明白,同樣只得這兩種態度的我沒有她(萬份之一)的才華,所以若不作出改變,也許是不能令人生變得更美好的。上兩周劉紹銘先生慨嘆︰「如果她生活無憂,能把精神和精力全放在中文書寫上,多好!」我則認為如果她心靈上有更多的力量,她也許能真正放下,人生可以更團圓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