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書寫「20個其實…」的第12條是這樣的︰「好難識新朋友,但僅有的友情都幾高質素。」其實早就明白朋友是重質不重量的,而且比世間萬事都要更講求緣份,所以絕不強求。兩年前到新學校時就跟自己說︰遇不到仰慕的人或事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功課合作順利。結果不但不順利,簡直是一敗塗地,情節離奇一如以往。如今回望,當時是完全的準備不足,長期狀態都是低沉的,自然沒有好結果。
在counseling過程中談到這一大問題時,尤其過去兩年的一些人與事,我還是會咬牙切齒。然而從中我也明白,其他人做的雖然是傷了我,但其中難定對錯,也許易地而處我也同樣,而且我本身就不擅長對著陌生人表達自己,不能全盤怪責他人。
追溯原因,除了之前提到與母親關係太過密切而自動運行另一套說話模式外,和過去的人際關係都有莫大關係罷?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記憶中被傷害得最深的一次,是中學某一堂體育堂,某人惡意地將我和一個旺角金毛相提並論,我當然自尊心嚴重受損,對方出身好成績好,我完全無力還擊,被他褫奪了個人權威……從此多事。